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超千萬輛級新能源汽車推廣及運行數據,推出《新能源汽車低溫行駛特征及使用》系列化研究報告,旨在總結成果、客觀描述問題、研判技術走勢、指導冬季用車,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冬季低溫地區以區域和季節為標準,重點考慮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以及冬季(12月、1月、2月)新能源汽車運行環節的實際性能表現。本文將重點剖析冬季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冬季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11月累計接入215萬輛新能源汽車,全國占比18.8%,接近1/5。

圖1 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歷年累計接入量及結構占比情況
年度接入量快速增長。自2019年以來,除2020年接入量占比較上年有小幅下降以外,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歷年接入量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22年1-11月接入量80.4萬輛,同比增長76.5%。
圖2 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歷年接入量及結構占比情況
京津冀表現突出。從冬季低溫地區各省份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來看,華北地區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累計接入量排在前三位,均在30萬輛以上。其次是陜西省和山西省,分別累計接入27.2萬輛和23.2萬輛;遼寧省累計接入9.8萬輛,排在東北地區首位。
圖3 冬季低溫地區各省份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及全國占比情況
華北地區新能源乘用車萬人擁有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華北地區新能源乘用車萬人擁有量達到84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3輛/萬人)。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新能源乘用車萬人擁有量分別為240輛和223輛。華北地區雖然屬冬季低溫地區,但相對于東北和西北地區來說,冬季低溫持續時間較短,再加之京津冀地區推廣較早、政策力度更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效果顯著。典型企業表現優異。典型企業方面,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上海)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位居前三。比亞迪表現突出,累計接入53.2萬輛新能源汽車,占低溫地區累計接入量的比例近1/4。東北、西北地區插電混動汽車市場占比較高。純電動汽車為各地區主流推廣車輛類型,華北地區純電動汽車累計接入量占比為85.2%,明顯高于全國整體水平;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比較高,分別為35.8%和28.4%,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圖4 冬季低溫地區不同動力類型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占比情況
私家車為各地區主要應用場景。華北地區新能源私家車累計接入量占比72.1%,高于全國整體水平;東北地區公交客車推廣占比較高,達到16.4%;西北地區物流特種車推廣是一大特色,占比為9.3%。
圖5 冬季低溫地區不同應用場景類型車輛累計接入量占比情況
東北地區磷酸鐵鋰裝機電量占比更高,占比為85.6%;華北地區新能源乘用車推廣占比較大,三元電池裝機電量占比相對更高,占比為18.2%。
圖6 冬季低溫地區不同類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電量占比情況

本文通過對比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情況,得出主要結論如下:1.低溫地區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逐漸提高。近年來,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歷年接入量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截止2022年11月底,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規模超過215萬輛,全國占比近1/5。新能源汽車產品多樣化及耐低溫技術不斷進步,帶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2.新能源汽車在冬季低溫地區內部區域分布差異較大。同為冬季低溫地區,東北、西北地區由于屬冬季極寒且持續時間較長區域,而華北地區冬季極寒天氣較少,華北地區的新能源乘用車萬人擁有量明顯高于東北和西北地區,說明新能源汽車的低溫使用體驗對購車意向產生一定影響,車輛耐低溫技術有待持續突破。3.多技術路線并行是現階段冬季低溫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現實情況。從車輛動力類型推廣結構來看,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占比相對高于全國整體水平,說明上述兩地區購車者對純電動和插電式車輛的適用條件有所了解,更愿意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備注:
-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數據來源:
-車輛數據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數據截至2022年11月底
-動力電池數據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數據截至2022年11月底